组别 大致分类 包含成语 成语意思 成语用法/比较
第一组
中华文明传统文化
形容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
连绵不绝 可形容山脉,可形容文化、文明,说明咱们的文明没有间断
博大精深 内容丰富
历久弥新 越久越鲜活,不会越久越老
兼收并蓄 全接收、全保留;但是,如对外国文化不可兼收并蓄,是接收好的、去除坏的。
第二组
文化传承
传承不间断 一脉相承 纵向的父与子的传承
血脉相通 横向的兄弟般的传承
薪火相传 火一直没灭,代代相传。适用于学问、技艺、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等。
不绝如缕 (1)气息、声音不断;(2)情况危急;(3)文化传承不绝如缕,不间断。
传承方式 口耳相传 侧重传承方式是口耳。
口口相传 形容某种信息、事迹或知识不通过书面形式,而是依靠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口头传播。强调一种最原始、最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依赖于人与人的口头交流。
衣钵相传 比喻一般师徒、父子之间思想、技能、学问的继承和传授。
后继无人 没有继承的人。形容事业缺少接班人。
第三组
改革创新(侧重改革)
改良旧的换新的 推陈出新 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事物。它强调的是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和变革。
吐故纳新 扬弃旧的,吸收新的。注意,它是一种自然过程,是内部的新陈代谢。例如公务员队伍的吐故纳新,把态度不断、不能为人民服务的人淘汰出去。对比“除旧布新”的人为过程,不太一样。 “吐故纳新”是一种自然过程,是内部的新陈代谢。例如公务员队伍的吐故纳新,把态度不断、不能为人民服务的人淘汰出去。对比“除旧布新”的人为过程,不太一样。
革故鼎新 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多指政治角度。
弃旧图新 多指从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如书P9形容韩国的政治,但当然不能形容我国的政治。
去芜存菁 去除杂质,保留精华(记住,不是吸收新的,是保留原来中精华的成分)。
除旧布新 清除旧的,建立新的。是一种认为过程。
第四组
做法、构思创新(侧重做法、构思)
形容创新、独特 另辟蹊径 又如“独辟蹊径”。侧重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方法、新道路、新领域。
标新立异 (1)故意与众不同,主动地与众不同,主动创新。如公务员入职后需要标新立异,要主动地创新。(2)贬义,如书P11的例句3。
与时俱进 是一种做法,与过程、时间相关。注意,它与“另辟蹊径”的区别在于,“另辟蹊径”是开创了一种新东西,但“与时俱进”是在原来的东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不是开创一种新东西。 “与时俱进”与“另辟蹊径”的区别在于,“另辟蹊径”是开创了一种新东西,但“与时俱进”是在原来的东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不是开创一种新东西。
心思独特、创新 匠心独运 又如独具匠心。侧重“匠”,即侧重用心,用心地提出巧妙心思,更能形容大场面,比“标新立异”语义更强。
别出心裁 又如独出心裁。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侧重不一样。
与众不同 独树一帜 又如“别树一帜”,比喻创造独特风格。
自成一家 比“独树一帜”进一步,形成一个体系。
别开生面 比喻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适用于如联欢会、晚会、座谈会等。
第五组
守旧不创新
形容守旧不创新 墨守成规 守老规矩。
抱残守缺 守残缺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改革的东西。
因循守旧 守旧。
固步自封 侧重不创新,侧重不想接触新的东西,就是安于现状了。
食古不化 指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透彻,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侧重运用,如不能因地制宜是一个意思。
陈陈相因 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第六组
按规矩办事
形容按规矩办事 按图索骥 (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这个意思用的不多)(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这个意思用更多)
按部就班 中性词。指按照一定的次序或部置进行。
循规蹈矩 中性词。(1)遵守规矩,不敢违反。(2)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多考这个意思)。
循规拘礼 遵循规则,拘泥礼节。比“循规蹈矩”多一个“礼节”。
有步骤有条理 循序渐进 褒义词。指事物的发展或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有条不紊 形容办事很有条理。
第七组
处境困难
不敢前进 望而却步 侧重行为上的退却。与“望而生畏”比,不同在于,如高温让我们望而却步,不能填“望而生畏”。
望而生畏 侧重情绪上的害怕。
畏葸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不好抉择 进退两难 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骑虎难下 侧重一个事情已经开始了就难以停止,硬着头皮往前干。
进退维谷 同“进退两难”、“进退失据”。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处在山谷里。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侧重很难抉择。
处境艰难 举步维艰、步履维艰 抬脚行走十分困难。形容已经陷入十分艰难的处境。但还在走,只是每步很艰难。
寸步难行 形成陷入困难境地。程度较重,已经没法再走了。对比“举步维艰”,“举步维艰”是还在走,只是每一步都很艰难,“寸步难行”是已经没办法再走了。 对比“举步维艰”,“举步维艰”是还在走,只是每一步都很艰难,“寸步难行”是已经没办法再走了。
难以为继 同“难乎为继”。关于事,难以继续下去,这里的“继”是继续,不是“传承人”的意思。
第八组
形势危险
形势危险 岌岌可危 (1)山高陡峭;(2)就要倒下的样子,如桥墩条石撞裂,古桥岌岌可危;(3)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危如累卵 形容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和“岌岌可危”差不多。
命悬一线 处境危险,随时可能丧失生命。只用来形容人的生命。
奄奄一息 形容临近死亡。只用来形容生物。即“命悬一线”、“奄奄一息”都用于形容生物的生命。 “命悬一线”、“奄奄一息”都用于形容生物的生命。
风雨飘摇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用于形容局势。
侧重时间(即侧重的不是多危险,而是危险到眼前了,时间很紧) 危在旦夕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例句都是“生命危在旦夕”。
危若朝露 形容面临灭亡,情况危急。和“危在旦夕”其实意思差不多,但是它的例句是“革命危若朝露”。
第九组
事物出现、发展、衰落
出现、萌生 层出不穷 侧重事物出现得多,没有穷尽。
风起云涌 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侧重兴起时候的气势、状态。 (1)多作为谓语。(2)一场风起云涌的创投盛会。而没有“风起云涌地展开”这种用法。
方兴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多作为谓语。
雨后春笋 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侧重数量多 用法是“如雨后春笋”作谓语,不可以直接做谓语。
横空出世 形容人或事物突然地、强势地出现,以非凡的姿态或影响力震撼世人。侧重突出、明显。
异军突起 比喻一支、一批、几支新生力量突然崛起。侧重新生事物。
应运而生 泛指顺应时机而产生。侧重在恰当的时机产生了。
发展势头好 高歌猛进 形容过程很顺利。
如火如荼 形容正在开展地比较热烈。侧重开展地热烈。
蒸蒸日上 形容事业一天天地向上。常常搭配事业、国家、人民生活等,侧重向上。
如日中天 比喻正发展到最兴盛的阶段。
势如破竹 用来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突飞猛进 形容发展十分迅速。
形容发展迅速 一日千里 形容发展迅速。
日新月异 形容发展变化很快,新事物、新气象不断出现。
阪(ban)上走丸 形容形式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逐渐衰落 日渐式微 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
每况愈下 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可形容身体或精神状况越来越糟糕。
江河日下 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多指国势等事物发展趋势。与“每况愈下”差不多,但每况愈下能形容身体与精神,江河日下更侧重国势;但反正它俩都可以形容精神。 “江河日下”与“每况愈下”差不多,但每况愈下能形容身体与精神,江河日下更侧重国势;但反正它俩都可以形容精神。
其他 水涨船高 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而增长。 用这个成语有前提,如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了,此产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了。
此消彼长 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侧重二者
波澜壮阔 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形容历程、发展史、革命史等大场面。
第十组
竞争比较
和别人相比较 相形见绌 跟同类的人或同类事物相比较,显出很不足。与A相比,B相形见绌。
出类拔萃 指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侧重能力或品德。
无与伦比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表现突出 脱颖而出 比喻才能完全显露出来。侧重在竞争中胜出。
崭露头角 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侧重显露才能,不一定比别人更强,只是显露了一点才能。“脱颖而出”与“崭露头角”要好好比较。 “脱颖而出”与“崭露头角”要比较区分一下,考试会考。
赶得上/赶不上 望其项背 比喻有能力赶得上。常用于否定句,难以、无法、不能望其项背。 作谓语。如书P37例句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相差甚远(=难以望其项背)。也可以用来表示自谦。 作谓语。如书P37例句
同等地位 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情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侧重于评价几个人或事物之间有没有差距/能否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看书P37例句)。“同日而语”只比它多了一个与自身进行比较。 “同日而语”只比它多了一个与自身进行比较。
同日而语 (1)多形容与自身在时间上的比较。(2)用于与别人比较,此时多=“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句中。
等量齐观 把不同事物一律同等看待。 与“相提并论”不同。“等量齐观”强调等价看待,如看待我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等量齐观。而“相提并论”是侧重水平上的不一致却要把它们放在一起看待。“不能相提并论”有一种“不配”的意味。
一概而论 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强调同一标准。多用于否定,不能一概而论。
混为一谈 贬义。指将性质、范畴或本质不同的事物或概念强行等同起来,混淆界限,不加区分地同等看待。它强调的是主观认知上的错误归类或混淆逻辑。常用来指出论证中的概念不清或认知偏差。
第十一组
能力不足
能力有限 力有未逮 指有意愿却做不到。
爱莫能助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比“力有未逮”多了“爱”,也强调帮助。(其他几个词好像是做事,不是帮助)
鞭长莫及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强调相隔太远,看书P41例句。
望洋兴叹 (1)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2)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力不从心 同“有心无力”。心里想做,但力量跟不上。多形容人,但对事物可以拟人化。
回天乏术 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回。
应付不了 捉襟见肘 (1)形容衣裳破旧;(2)比喻困难很多,应付不过来。侧重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若这题与人力、物力、资金、资源有限有关,则优先选它。
顾此失彼 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侧重于这几个都想要但却顾了这个、丢了那个的慌乱场景。
左支右绌 形容因为能力或资源不足,在需要处理多方面问题时,显得力量分散、顾此失彼、处境窘迫的状况。侧重于处理多方面问题。
独木难支 侧重于“难支”,即难以支撑。
第十二组
印象与效果
形容学习粗浅 浮光掠影 (1)一闪而过;(2)随意撇了一眼。
走马观花 整个过程大致看。 一般不形容读书。
蜻蜓点水 比喻做事不深入。 侧重执法、调查、调研的不深入。
浅尝辄止 比喻做事不深入。 “浅尝辄止”多形容读书、做学问的不深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都是形容做事。
囫囵(hu lun)吞枣 侧重读书的做法。比喻笼统地接收,不加分析、甄别,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侧重读书的态度。(1)原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必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2)后指只求懂个大概,不去深入理会。 “囫囵吞枣”侧重读书的做法,而“不求甚解”侧重读书的态度。
形容学到一点就能推知更多 举一反三 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触类旁通,类推出许多同类的事物来。侧重方法、做法。
融会贯通 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地理解和领会。侧重融合。
触类旁通 侧重可以以此类推。 “举一反三”侧重方法、做法;而“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侧重学习的效果、结果。因此可以这么用:学习要举一反三,这样我们才能融会贯通。
第十三组
搭档配合
合作配合 相辅相成 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0.5+0.5=1。
相得益彰 两个人或两个事情相互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1+1>>2。 “相得益彰”比“相辅相成”程度更重。
锦上添花 比喻美上加美,喜上加喜。10+1=11。 从“锦上添花”开始的三个成语(“锦上添花”、“珠联璧合”、“互为表里”)的程度都比前两个成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程度更重。
珠联璧合 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前提是2个优秀的人、事组合在一起,即10+10。
互为表里 比喻“表”和“里”互相依存。强调“表”、“里”。 不能随便用,那什么东西互为表里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四风”和腐败,市场经济和数字货币互为表里,中国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制度(里)与资本主义实践(表)互为表里。
美美与共 让世界上各种不同的美好事物、文化、价值观并存共荣,在相互欣赏和借鉴中达到整体的和谐。如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之间应追求“美美与共”,而非文明冲突。又如各国之间应追求“美美与共”。又如在一个多元社会中,不同群体、不同价值观的人应相互尊重,达到“美美与共”的社会和谐。
二者都好 交相辉映 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形容环境,或者还有如例句“让青春梦想与中国梦交相辉映”。
相映成趣 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思。强调“趣”,很有风味、情趣,有意思。你看例子,感觉和交相辉映差不多,都形容两个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更美好了。 感觉“交相辉映”和“”相映成趣意思差不多。但是它们俩和“相得益彰”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相得益彰”形容合作配合得好,而“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强调美好的两者结合,如例题23(书P51)。
双峰对峙 (1)形容自然界的景观。(2)比喻在某一领域或文化上同时达到极高成就的两个人物或事物。可以这么形容,我们俩没有交集,在各自领域都地位极高。
第十四组
工作开展顺序
工作开展顺序 并行不悖 指同时进行而相互不违背。 多用于2个看似冲突的东西实则不冲突的东西可以同时进行的语境,例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齐头并进 侧重于多项工作、事业可以同时进行。
双管齐下 比喻一件事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或两件事同时进行。
并驾齐驱 比喻互相之间不相上下。侧重水平相当。 你看上面几个成语都强调的是“同时进行”,而“并驾齐驱”不一样,强调“水平相当”。
一马当先 形容率先、领先。强调领先。
第十五组
错误抉择和方向
错误抉择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强调“本”、“末”,比喻把事物的轻重主次颠倒了过来。 考过很多次,考虑一下是不是要选它。
喧宾夺主 强调“宾”、“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 在说“本末倒置”的时候也会说最终因为本末倒置损失了很多,但是我质疑既然有说损失,就不能是“得不偿失”吗?但是“本末倒置”和“得不偿失”的区别在于,若文章强调了一个目的与一个根本主要目的,那么就是本末倒置;没强调就是“得不偿失”。如例26(书P59)
因小失大 指为了小的利益造成了大的损失。如老人为了领鸡蛋扫了码,最后却被骗了5万,这是因小失大。 “因小失大”也说了损失,那么它和“得不偿失”的区别?可以参考“本末倒置”与“得不偿失”的区别。
因噎废食 怕噎住都不敢吃饭了。比喻因为碰到挫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
相悖、相反 背道而驰 (1)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2)也比喻背离正确的目标。 例句的用法都是“与/和...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比喻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多形容同一个主语的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 “背道而驰”与“南辕北辙”可以互换使用,但非要做辨析的时候,区别在于,“南辕北辙”侧重于一个主体,即一个主体的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而“背道而驰”侧重于2个主体,即两个主体彼此方向金目标完全相反。
分道扬镳 (1)指分道而行。(2)比喻思想、志趣不同而各人干各人的事。也作“扬镳分道”。中性词,非贬义。
缘木求鱼 上树上抓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侧重方法错误。
升山采珠 爬到山上去采摘珍珠。比喻行为或方法的方向、手段完全错误,违背常理和自然规律,注定徒劳无功,根本无法达到目的。
饮鸩(zhen)止渴 比“缘木求鱼”程度更重。字面指明知是毒酒却还用它解渴。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强调“解小困而招大祸”。例如台湾以美谋独,这是饮鸩止渴,自寻死路。
第十六组
错误做法(寓言故事)
错误做法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侧重违背客观规律。 常用语境:孩子的教育、政府想让企业尽快成长。
越俎(zu)代庖(pao) 比喻处理超过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 常用语境:家长和孩子(不能什么都替孩子做主)、政府和市场关系。等于“大包大揽”。
削足适履 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不顾客观实际,牵强地运用什么经验,而不考虑适不适合自己,常用语境:某地政府学习其他地区经验(例如甘肃想学习浙江卖海鲜,这怎么可能适合甘肃)。
闭门造车 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不管外面的客观情况如何,只凭主观愿望办事。多形容不开放、自我封闭。
刻舟求剑 不以发展眼光看问题。
守株待兔 (1)爱做不切实际的梦。(2)机械地不知变通。
掩耳盗铃 比喻自欺欺人,同“掩耳偷铃”。用愚蠢的行为欺骗自己,以为别人也会被蒙蔽。揭露主观逃避客观,无视客观规律。
邯郸学步 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侧重结果,不仅没学会,自己的也丢了。
东施效颦 比喻盲目地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侧重不像反而还出了丑。
盲人摸象 比喻看问题不全面,以偏概全。 适用语境:每个人摸的只是局部,不知道整体的样子;以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与虎谋皮 比喻跟坏人商量要其牺牲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
画蛇添足 指做了多余无用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破坏了事物的完整性或美感。
第十七组
教育影响批评
影响感化 潜移默化 指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侧重无形的、长期的隐形影响。
耳濡目染 侧重通过听、看等见闻接触影响,强调字面意思。 “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不一样哦,注意对比区分一下。
如沐春风 形容人感到非常舒适和愉悦。 如政府应打造良好的营商氛围,让企业如沐春风。
润物无声 (1)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2)指文化教育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成风化人 通过倡导树立一种社会风气来影响、教育感化社会大众。 强调树立一种社会风气。
教育和批评 耳提面命 不含贬义。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严格地教导。
苦口婆心 用来形容一个人善意且有耐心地反复劝导他人。
循循善诱 (1)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2)多形容教育得法,指一个人很善于启发引导别人,懂得教育别人。
诲人不倦 =谆谆不倦(不等于“孜孜不倦”,“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持续努力不懈怠的状态)。教导人时很有耐心而不知疲倦。多形容人。
春风化雨 (1)比喻良好的教育,即“春风化雨”能比喻成教育,如春风化雨三十载。(2)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诲。(3)不是直接告诉别人做什么,不是强迫地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潜移默化地教诲,即此成语强调教育和感化的深远影响。 用法是(1)“春风化雨般的”,不可以“春风化雨的”。(2)例如与科室特色相结合,立足长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和风细雨 (1)比喻耐心地温柔地批评。(2)比喻耐心地和颜悦色地劝导、感化。强调做事方式的温和与细致。 用法是“如和风细雨”。或者如例句:群众和企业的发声有时“和风细雨”,有时也许尖锐甚至刺耳。
醒悟、唤醒 醍醐灌顶 一下子明白了,顿悟。
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之人。 用法是(1)谓语,如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2)形容词,如振聋发聩的力量。多用于形容民国时期,抗战时期等,现代好像不太适用。
第十八组
工作学习状态
工作谨慎认真 如履薄冰 极度小心谨慎。 常用语境:像修复古籍、导弹制造等工作,工作人员对待起来如履薄冰。
兢兢业业 敬业、认真谨慎。
尽心钻研学习 专心致志 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集中。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都形容短时间专心的状态。
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和心思。 常用语境:科研工作。
呕心沥血 用尽精力和心思。 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常用语境:科研工作。
苦心孤诣 (1)尽心竭力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2)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用心地钻研。
废寝忘食 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 语境:用于形容别人可以,但要求别人不行,如“做这项工作就得废寝忘食”这句话不对。
皓(hao)首穷经 (1)钻研经籍直到人老头白,也作“白首穷经”。(2)也可形容长期钻研。
心无旁骛 形容很专心。
挖空心思 贬义。想方设法,费尽心机。
抓紧时间、勤奋 夜以继日 日夜不停地做某事。多形容十分勤奋、勤恳、忙碌。
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辛劳。
目不窥园 形容学习专心致志,十分刻苦。
幸苦奔波 栉风沐雨 形容人幸苦地四处奔波。
风餐露宿 同“餐风宿露”。形容旅途中的幸苦劳累。
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事业的开创(如国家事业如航天航海事业、党的事业等)的艰难与幸苦。也作“荜路蓝缕”。
披星戴月 形容早出晚归或连夜赶路。也作“披星带月”、“戴月披星”。
勤勉不懈怠 孜孜不倦 形容勤劳不知疲倦。
孜孜矻矻(zizikuku) 勤勉不懈。
孜孜以求 不知疲倦地探求。 这三个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成语不做辨析!一个意思!
第十九组
正确做法
分析问题 条分缕析 形容分析、讲解很细致。如给老年人讲消防知识,要掰开了揉碎了讲解,一条一条讲的很细致,这是条分缕析。 只能用于形容分析、讲解这一动作。不能用于形容其他。
抽丝剥茧 一层一层地分解开,侧重于层次。
深入浅出 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但是语言文字却很好理解、浅显易懂。
抓住问题关键 纲举目张 抓住事物的核心关键(即纲),次要环节(即目)自然随之有序展开,强调“核心抓手->全局联动”。例如句子“纲举目张,就能执本末从”。 老师说这三个词“纲举目张”、“提纲挈领”、“以一持万”没考过辨析,知道意思即可。
提纲挈领 抓住事物的关键部分或者核心要点,然后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概括或表达。
以一持万 用于形容抓住了关键的环节或因素,就能控制和影响整个局面。 老师说这是个偏僻词,经常不选这个。
抽丁拔楔(xie第一声) 从根本上解决关键性的疑难问题,使复杂的事情得以顺利解决。
向他人学习 博采众长 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见贤思齐 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踏实的做法 量力而行 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条件来决定行动的范围,做事不要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即多大能力办多大事。
厚积薄发 指长期深耕积累深厚基础,在关键时机精准释放能量,实现突破性成果。
脚踏实地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勇于承担责任义务 当仁不让 我能力强/优秀/合适,我来。
义不容辞 道义上/良心上/道德上应该做。
责无旁贷 责任上应该做。
第二十组
错误做法
不能这样做 过犹不及 指事物做得过头和做的不够同样不妥当,强调适度的哲学智慧。
矫枉过正 指校正偏差/错误时用力过猛,反而造成了新的、相反的偏差。
于事无补 指某种言行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帮助。
欲速不达 指违背规律、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作茧自缚 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或使自己陷入了困境。总给自己设立条条框框等自己的行为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扬扬止沸 比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做法。 反义词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隔靴搔痒 隔着靴子挠痒。比喻说话、做事、写文章不中肯,没有抓住关键。
第二十一组
某些国家的错误做法
不能这样做 画地为牢 比喻局限在小圈子里活动。 如美国画地为牢,不让自己的企业和我们国家的企业搞合作。又如各地区不能各自为政、画地为牢,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以邻为壑 指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水沟。后用来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穿凿附会 意思是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亦步亦趋 比喻因缺乏主见(或为了讨好),任何事都要模仿、追随他人。
旁观、得利 隔岸观火 (1)站在对岸观望火灾;(2)比喻对别人的急难不加救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置身事外 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毫不关心。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置身事外”和“袖手旁观”可以不做辨析,是一个意思;不过有时候题目要做辨析,“置身事外”更书面化,侧重局内人;而“袖手旁观”侧重局外人、第三方,是从旁边看。
作壁上观 (1)贬义,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例句如书P89(2)中性,如他上一场得了红牌,这一场只能作壁上观,不能上场打球。
坐收渔利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第三方从中获利。
坐享其成 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例如作为年轻人,我们也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不能坐享其成。
过度开发 竭泽而渔 比喻取利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
杀鸡取卵 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竭泽而渔”与“杀鸡取卵”一个意思,不做辨析。常用于资源开采的语境。
寅吃卯粮 同“寅支卯粮”。(1)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如有的政府,因为财政收入不足,经常今年花明年的钱,明年花后年的钱等。(2)有困难而提前预支。如保护环境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
饮鸩止渴 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面临的困难,而不顾后果。
急功近利 过于急切地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于成功),而忽略了长远的规划和发展。
第二十二组
国家安定与动荡
生活不如意 颠沛流离 形容生活困苦,流落异乡,无安身之所。可指人,也可指物(如例句1)。强调的是无安身之所,人活不下去了。注意,“颠沛流离”是离开家乡了,但是更多强调活不下去。
流离失所 形容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多指因灾荒、战乱等导致的失去居所。强调的是失去住所,人活不下去了。注意,“流离失所”不一定指离开家乡,只是失去住所了。
背井离乡 指被迫离开家乡,到外地求生。 “背井离乡”仅仅指离开家乡。而“流离失所”、“颠沛流离”指的是离开家乡然后生活不下去了,程度更重。
民不聊生 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民不聊生”指百姓。而“流离失所”、“颠沛流离”、“背井离乡”指一个人或物。这就是不同所在。
社会安定 安居乐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作。
海晏河清 比喻天下太平。
安土重迁 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多形容我们的农耕文明,不愿到处搬家,有个地种,有房子住,能安定下来。
国泰民安 形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
第二十三组
国际国内关系
同呼吸共命运 休戚与共 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达到了“命运共同体”的程度。
休戚相关 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达到了“命运共同体”的程度。 “休戚与共”=“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有关系。 “休戚与共”与“休戚相关”的关系达到了“命运共同体”的程度,但是“息息相关”仅指有关系,程度没有前两个成语深。如我和牙膏息息相关,但是不能休戚与共,不能共命运,总不能它死我也死。
融洽和谐 同舟共济 指共同面对困难,齐心协力渡过困难。
同心同德 形容大家团结一心。同心协力。
和衷共济 指共同面对困难,齐心协力渡过困难。 “同舟共济”和“和衷共济”不做辨析,一毛一样。
水乳交融 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强调融合,如党和人民。 形容党和人民。还形容产业/文化和人工智能。都强调融合,都用水乳交融。
相濡以沫 意为泉水干涸,两条鱼用唾沫相互湿润。后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互相支撑活下去。
和邻居的关系 守望相助 指彼此关照,互相帮助。
一衣带水 比喻仅隔一水,极其临近。不是指相邻,只是相近的地理和人文关系。
唇齿相依 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以邻为壑 意为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用来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世界局势 波诡云谲 形容(局势)不可捉摸。强调局势看不透。它常用来描绘复杂动荡、充满变数的政治或社会局面,也用于形容文章、情节等跌宕起伏,离奇难测。
风云变幻 比喻局势多变或情况复杂。强调局势多变。
纵横捭阖 原指战国时代策士游说的主张、策略和方法。后用以形容政治上、外交上进行分化或联合的各种手段。也形容文章、言论放肆,雄辩无忌或形容人举止潇洒。
坏人坏事 沆瀣一气 指两个坏人一起干坏事。
同流合污 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用于一个好人一个坏人。
其他 独善其身 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明哲保身 为保全个人利益而回避原则问题的处世态度。如某些公务员、领导干部们;不能觉得做多错多就啥也不干,“因为觉得做多错多就啥也不干”也是一种明哲保身。 “独善其身”和“明哲保身”是两个不同的词。
第二十四组
政府优秀做法
有针对性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方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强调“地”。
量体裁衣 根据实际情况办事。强调“个性化”。
对症下药 比喻针对问题(症)所在确定解决方法(药)。
有的放矢 对着靶子射箭。比喻目的性强,有针对性。 反义词是“无的放矢”,“无的放矢”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靶子却乱放箭,实际指行动或言论缺乏明确目标,盲目行事。
发挥职能 因势利导 (1)根据地势引导水流。如都江堰因势利导。(2)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褒义,主语可以是政府。
保驾护航 保护某事物能让其正常发展。 主语可以是政府,如政府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保驾护航。
穿针引线 指在双方或多方之间进行联系、牵合、撮合,起到沟通、中介的作用。
正确做法 广开言路 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集思广益 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风清气正 形容要求我们讲道德,重操守,严纪律,不谋私,顾大局,淡名利,讲友爱,重团结,多奉献。 多形容政治生态、政治环境、网络环境等。多用作形容词,“风清气正的”。
第二十五组
合理规划
节约成本 开源节流 多收入少支出。
降本增效 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精打细算 精密地打算,详细地计算。 用于水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
细水长流 (1)水流在流。(2)比喻节约财物,使经常不缺用。(3)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
量入为出 根据收入的情况来安排支出。挣多少花多少,不能超前消费。
勤俭持家 勤劳工作,节俭持家。指通过勤奋劳动来增加收入,同时以节俭的方式管理家庭生活。